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有一位退休老*员把土地作为支点,用红色理论和科技的“杠杆”撬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命脉,培植出一个个经久不衰的脱贫致富产业。他就是祥云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县老促会老科协联合*支部书记——赵祖龙。
年出生的赵祖龙是云南开远市人,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担任农业推广研究员。自年从大理农校毕业分配到祥云工作以来,他将祥云视为第二故乡,“在职+退休”整整工作了61年。61年的拼搏奋斗,61年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一个共产*员对“初心”的执着与坚守。年,赵祖龙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赵祖龙(中)在大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永葆本色,打造红色基因传承高地
“没有革命老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年2月,祥云县革命老区促进会成立,正值古稀之年的赵祖龙担任会长,看到革命烈士王复生、王德三的故乡——刘厂镇王家庄社区发展落后,他暗下决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除非病到走不动路,否则拔掉针头他就往我们王家庄来。”王家庄社区*总支书记王汝学感慨道,为了加强革命老区建设,赵祖龙带领县老促会成员精心制定了《王家庄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建议》,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多万元,修复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建成红色传承教育馆,被省委组织部、省委*校确定为“云南省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脱贫攻坚以来,他秉承着“继承老区传统,弘扬老区精神,促进老区发展”的发展思路,带领老促会创办《红色祥云》会刊和《老区建设》简报,编辑出版《革命老区——祥云》《晚霞情》大型画册;历时3年主编《祥云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红色记忆——祥云县革命老区史料选编》《奋进中的革命老区——祥云》。县老促会办公室主任余飞燕深有感触:“每本书、每篇文章、每张图片他都亲自严格把关,亲自带着编辑到昆明排版、校印。”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老促会成员开展老区精神进农村、进学校、进*营、进企业的宣讲活动,把红色基因注入广大群众的精神血液之中,温柔又不失力量地感染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
祥云革命老区建设得到了各级的认可,他先后三次被中国老促会表彰,两次荣获“红色思源荣誉章”,一次获“全国老区宣传特别贡献奖”。
发挥余热,培植祥云特色支柱产业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永不退休的农科专家。”祥云县园艺工作站站长李洪坤介绍,赵祖龙在职的40年里,曾担任农科所副所长、农业局副局长、县人民*府副县长、县人大主任等职,但是无论在哪里工作,他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学过的专业,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繁重的试验示范推广中度过。
在职的40年里,他共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9项。
年退休后,赵祖龙“退休不离岗,技术不打烊”,依然像在职时候一样天天上班,跑山区,下基层,讲科普,悉心指导企业和群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赵祖龙指导红梨种植技术
众所周知,祥云是云南有名的旱坝子,靠天吃饭的传统产业已无法立足。为了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年12月,赵祖龙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引进推广祥云红梨,创新“大群体、高密度、规范化、宽行距、窄株距”栽培模式,实行全程技术服务,帮助刘厂镇大波那社区发展红梨亩,建立“祥云红梨示范基地”。
他不断加强科技指导,提高水果品质。祥云红梨优质高产,肉质细润,甜中微酸,水汁充足,色彩鲜美,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至年,连续三年荣获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截至年底,全县累计发展祥云红梨亩,产量.3吨,产值.5万元,成为祥云县一个亿元优势产业。
赵祖龙把秋豌豆技术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脱贫攻坚的战役在祥云打响后,赵祖龙走村入企,开展了多场次秋豌豆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打造了祥云县第一个千亩连片秋豌豆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县9个乡镇大力实施“包谷+秋豌豆”“烤烟+秋豌豆”“果树+秋豌豆”农业技术。全县五年来,共发展秋豌豆32.7万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亩,实现增收1亿元,每年受益村委会不低于70个,受益农户2万余户。秋豌豆已成为祥云县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一个脱贫产业。
引进推广蜜枣种植
通过不断地试验、推广和运用,脆甜李、车厘子、*蜜梨、圣桃、冬枣等12种特色水果在各乡镇落地生根,科技成果在彩云之南处处开花。年退休至今,赵祖龙共荣获国家级奖励5次,省级奖励4次,州级奖励7次,县级奖励6次。
抱团服务,树立科技发展“银发先锋”
“今年,我已经81岁了,为*和人民工作的时间不多了,就想趁现在还能动、还能跑,尽量多做点事。”耄耋之年的赵祖龙,深知为民服务永无止境,而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自年担任祥云县老促会老科协联合*支部书记以来,他坚持“支部引领,科技扶贫,带动发展”的思路,带领48名离退休老干部、老*员、老科技工作者,组成老科协专家宣讲团,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作科技指导。这支越老弥坚的特殊战队,被农民们亲切地称为“科技”。
赵祖龙传授秋豌豆套种技术
“科技”团队累计宣讲场次,听讲人数达人次;深入乡镇村组开展专题讲座19余场次,名干部群众直接受益;开展“烤烟地套种秋豌豆技术”科普讲座30场,共人聆听讲座;指导建成红梨种植基地3.12万亩。靠“科普”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积极探索“*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扶贫”模式,年,将飞龙忠玉扶贫基地列为县老促会的联系点之一,以“转移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为理念助力脱贫攻坚,通过“产业+就业”的方式带动56户贫困群众每年增收万元。
赵祖龙到禾甸新兴底熊文章家调研冬桃种植情况
刘厂镇龙之源蔬菜公司、鑫海庄园,禾甸镇禾丰庄园,祥城镇九股水现代农业示范园,鹿鸣乡美国山核桃科技园区等产业园创建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把辛勤的汗水洒在群众脱贫致富的路上,以退休不褪色的担当和为民服务的情怀,做强农业,带富群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赵祖龙就是这样,不移其心、不改其志,扎实苦干、无私奉献,他61年如一日,把情感融汇在造福群众的事业中,把辛勤的汗水浇灌在爱的土地上,用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的智慧及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擦亮了共产*员的本色,书写着“夕阳无限好,不惜进*昏”的美丽篇章。
云南网记者期俊*通讯员杨丽芳戴宜君余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