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枣、煎枣、摊凉、再烘干……
制作间内六口锅一字排开,锅锅糖液翻滚,香气四溢。
烘烤间内,满满摆了几十个焙笼。焙笼内,下面炭火温暾烘烤,上面颗颗蜜枣软糯香甜。掀开盖子,晶莹剔透的蜜枣令人垂涎欲滴。忍不住,捡起一颗蜜枣,往口中送。顿时,唇齿生甜、蜜如初恋。
国庆期间,“金报记者姐姐团”来到浙江省兰溪市梅江镇石埠村的兰溪非遗传承技艺人倪如通家中,探访金丝琥珀蜜枣这项余年的老手艺。源起明代的兰溪金丝琥珀蜜枣制作加工技艺,清代时便已载誉东南各省,远销港澳;到民国时期,兰溪涌现了大量蜜枣加工技师;后来,兰溪金丝琥珀蜜枣更是作为珍贵的土特产献礼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匠心坚守二十年
从一口锅到后来两口锅、三口锅,发展到现在六口锅,倪如通用古法制作蜜枣已坚守了约20年,一年产销2万公斤左右。
选枣、切枣、洗枣、煎枣、烘干、摊凉、再烘干、分级包装……可别小看,制作一颗蜜枣,不仅设备、器材多,且工序繁杂。“蜜枣身上的缕缕金丝,完全靠手工刀切,只有这样,熬煮好的白糖才能从一个个刀口渗进青枣里。”倪如通告诉记者,比起切枣、煎枣的烦琐,烘枣更累人。他们采用乌炭古法烘烤,掌握火候非常重要,过头了会糊,没到时间又烘不透,所以需要两小时翻一次笼。一到烘枣的日子里,倪如通就支张躺椅守着焙笼,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后,才将晶莹剔透、色泽如琥珀的蜜枣呈给远近客人。
“现在许多地方的蜜枣会用电烘,因为烤箱排气量小,在色泽上会暗一些。”倪如通说,尽管炭烤蜜枣比用电烘要辛苦得多,但他还是喜欢采用乌炭古法烘烤这一古老、传统的工艺。
“算上青枣收购季,我们的蜜枣加工期可以一直持续到元旦前夕。”倪如通说,旺季时,他们一天可加工成品公斤,要雇十几名工人。
振兴梅溪南枣业
不满足祖辈手艺的倪如通,四处拜师学艺,向闻名兰溪的老牌枣农讨教技艺,用自己培育的南枣研制出极品蜜枣,申报“非遗”,并渐渐扩大生产规模,年产销蜜枣二十多吨。
“我们的新品蜜枣软糯香甜可口,严格控制含糖量。”倪如通说,他家蜜枣的一大特色就是确保送到客人手中时,存温热,保持口感软糯。“很多客人买了又买,近的来自义乌、浦江,远的来自上海、江苏甚至北京。”倪如通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沉寂多年的梅溪上游枣业,在他手里复苏振兴。
据了解,约户、人的石埠村有着七八百年的南枣种植历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梅溪石埠段两岸,密密麻麻种满了南枣树,最为鼎盛的年,石埠村枣树种植超过2万株,产销蜜枣余吨,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至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石埠村枣树种植业渐渐低迷、沉寂,枣林荒芜。
倪如通与妻子周桂仙一心要树立石埠村枣业,在稳步推进蜜枣生产时,承包荒山种植了上百亩南枣。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村民也开始加入,计划在石埠村各个山垄上种植上千亩南枣,重现昔日繁华枣林。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而今,每年产销1万公斤以上的大户,在石埠村就有6家,年产销上千公斤的达数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