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
本着对一成不变的零容忍,
今年包的粽子仍然有出新和变化。
在馅料、粽叶、米和形状
四个方面都进行了尝试。
馅料是重头,
下文会详述。
粽叶
粽叶第一次用完之后不够,
又买了一种新的,
从没用过
甚至以前也没见过的
——铜钱花粽叶。
也叫“一条龙”。
也是箬叶粽叶的一个品种。
按理说包粽子
光面应该朝里,
但这铜钱花的纹理光面更明显,
我看评价里买家晒的图,
这种叶子鲜的显花,
等包成粽子煮熟了
就会弱化好多。
索性我反着包,
只为让粽子更漂亮。
拿到“铜钱花”’之后,
我就打消了第二批粽子
要用粽针绑结的计划。
从图上可以看到,
“铜钱花”粽叶的叶形
跟普通箬叶的正相反。
普通叶子梗的一头圆,而叶尖的一头很尖。
“铜钱花”粽叶梗的一头很尖很长,
而叶尖却相对圆,
没有长长的尖头
是不能用粽针的。
我去年包的粽子就有用粽针的,
省了棉绳或棕丝等。
有兴趣的可以翻看
我去年写的“包粽子喽”。
米
一共用到两种米,
江米和乌米。
其中乌米以前我从未接触。
江苏和安徽有吃乌米饭的习俗。
是江米经过宜兴
一种南烛叶取汁经染色,
变成黑色的。
这次包的粽子按米划分有四种:
纯江米本色(芋泥粽)、
纯乌米黑色(长肉粽)、
黑白太极(千层肉粽)、
黑白花(红枣花生粽)。
形状
这次的粽子,
我不是按粽子外边缠线的线色
区分粽子的馅料,
而是用不同形状来区分。
例如,咸粽子都是长形粽;
红枣花生粽都是尖头的;
而芋泥的都是常规的四角粽。
但是也尝试了之前没包过的粽形
——塔粽。
我包的有两种形状的塔粽,
金字塔形的塔粽和宝塔形的塔粽。
区别就是
前者是广东地区的一种粽形,
塔粽的正方形底盘大,高度矮。
且每个粽子要四片粽叶,
比较消耗粽叶。
展示一下我包的“金字塔”
换个角度
从这样侧面看,
貌似和普通粽子没区别,
但是它的底是方形,
也就是这种粽子包好放置的时候,
都是一个个“立着”的
包法不具体讲了,
塔粽最常见包法
都能搜到。
后者宝塔形塔粽,
是我为了和上面的的塔粽
区分自己起的名字,
也是为了让我包的这第二种塔粽
有个更好听的名字
这种塔粽会包的更少一些,
是湖北屈乡当地特有的。
只用两片粽叶包成,
包法同样可以查到。
受包法的限制,
这种塔粽只能包成
很小的方形底盘,
但高度较高的细长塔。
而两片叶子还包成塔形,
所以通常这种粽子的个头都不大。
塔粽有固定的打绳结的方式,
但不巧的是我用叶子光面朝外,
很难固定,
这也就是普遍包粽子
都要光面朝里的一个原因。
其它形状粽子倒还好说,
但塔型只能光面朝里包。
馅料
按馅料分,
我一共包了四种粽子。
一、厚牛乳黑糖芋泥啵啵粽
这款粽子的思路是源于
我近期喜欢的一款奶茶
——芋泥啵啵奶茶。
一款以芋泥铺底的珍珠奶茶。
就想着能否把这款奶茶的完美搭配
用在或者部分用到粽子里。
然后就把这个奶茶里的芋泥和珍珠
两个元素包进了粽子。
用料:江米、粽叶、芋泥、
牛奶、炼乳、黑糖浆、
木薯粉、白糖(可用代糖代替)
除去常规江米提前浸泡两小时,
粽叶浸泡并一张张清洗干净。
这款粽子还有两部分要准备:
炒制芋泥和制做珍珠。
芋泥我买的现成的,
其实自己做也不难,
但是我包粽子整体的工作量挺大,
所以有些能省就尽量简化了。
我买的芋泥只是芋头压成泥,
没有加任何东西调味。
牛奶、炼乳和白糖适量加入芋泥,
先不要一次加多,
炒锅加热不断翻炒,
以免抓锅。
太干就再加牛奶,
先少加,尝一尝,
稀稠程度和甜度
再进行调整到满意。
我买的是纯芋泥,
纯芋泥是本白色,
市面上看到的芋泥之所以紫色,
有的是加入少量紫薯泥与
芋泥混合的。
我在芋泥里加入了少量的紫薯粉。
使芋泥变成了淡紫色。
再来是做珍珠,
其实做珍珠的方法
跟做芋圆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木薯粉、水、黑糖浆。
如果是芋圆就可以不用黑糖,
这里用黑糖是要黑褐色,
如果是芋圆则换成白糖,
毕竟芋圆不需要都是褐色的。
我这里怕黑糖浆颜色不够重,
还略微加了一点儿可可粉。
黑糖浆和可可粉加入木薯粉搅拌,
继续加入开水,
把木薯粉搅成絮状。
快速趁热和面揉成团,
擀成0.5厘米厚的薄片。
切成1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小剂子。
然后一个个揉成圆球。
可以多做一点儿冻冰箱以后再用。
滚上木薯粉装袋就不怕沾粘在一起了。
做不完珍珠的木薯粉面团可以用来做芋圆。
擀厚片切大块一点儿即可。
相信我珍珠做上一会儿,
你就可能怀疑人生了
把要用的珍珠拿出来,
其余装袋冷冻。
做好的珍珠开水煮5分钟,
盛出来过凉水,
然后就泡在凉水里备用。
一切准备就绪,
就可以开包了。
粽叶里先加入江米,
再舀上一勺芋泥,
在芋泥旁边加几粒珍珠,
再盖上江米,
让江米能尽量把芋泥包裹严实,
这样芋泥不至于煮太久流出。
普通粽子的包法就不过多介绍了。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
一贯喜欢北方传统红枣粽子的大白
反馈说完全可以和红枣(蜜枣)粽子相媲美!
一贯只喜欢咸肉粽子的小白和我也一致认为
芋泥粽完胜红枣花生粽,
成为我俩吃甜粽的首选。
芋泥的口感加入浓香的芝士炼乳
以及黑糖珍珠浓郁的黑糖味道
整体的尝试是可以一直保留并固定下来的
二、黑白配太极千层粽
第二种粽子
一半用江米,
一半用乌米,
因此我把它叫做“太极粽”。
还由于用料比较丰富,
我想区别于以往的八宝粽,
于是就命名“千层粽”
用料:江米、乌米、粽叶、
五花肉、广式腊肠、板栗、鸭蛋*、香菇
除了米和粽叶的准备工作以外,
五花肉也要提前腌制至少一夜。
料酒、盐、老抽、生抽、姜丝、耗油,
以上调味腌制后切去皮五花肉,
要比平时其它做法腌制的要咸一些,
否则等粽子煮出来,
会发现口味偏淡!
原因是肉里的咸味
很大一部分跑到了米里,
于是肉就淡了,
淡了不香,
肉太瘦也不香。
香菇洗净发泡好,
直接丢进盆里和
五花肉一起腌制。
之所以要包长形粽,
是因为这一款馅料比较丰富,
普通的四角粽放不下,
依次排开
自上而下依次是:
板栗、
五花肉两块、
香菇一两个、
腊肠一小节、
鸭蛋*一个。
乌米铺底,
中间一条龙排开馅料,
然后江米(拌一些生抽进去),
两片叶子包长粽,
具体包法就不详述了,
长粽是除了四角粽以外很常规的粽形,
各种媒体都有介绍包法的。
上一个合影,
最顶上的是长粽。
三、纯黑乌米肉粽
纯乌米的纯肉粽,
是包第二种“千层粽”
顺便发展的一个变款,
纯肉粽味道更有保了
配上我自制的珍珠奶茶,
妥妥的美味下午茶
四、黑白花红枣(蜜枣)花生粽
乌米江米混合,
而且是故意不均匀混合,
这样包出来花色更丰富。
馅料没什么可说,
有的是大枣,
有些是蜜枣,
加入花生很重要,
可以丰富口感,
让粽子在甜的基础上还香,
而不是一个单一的直挺挺的甜。
为了和其它粽子分开,
尝试包尖头粽,
这个要三片粽叶,
如果粽叶比较富余,
可以尝试一下,
简单但很好看!
第一片粽叶卷起来,
第二片粽叶卷在第一片之外,
加上尖头。
第三片粽叶插在前两片之间,
所以这最后一片粽叶可以是三片里最小的一片,
而第一片应该是最大的一片。
包法网上也有相关视频的介绍。
每一个粽子的
三片粽叶
每一次罗列在一起
都不太一样。
包好后,
换个角度再拍一张。
下图是蒸好后的,
包出来,
切开来,
还是意料中的美丽!
芋泥
因为包芋泥粽的缘故,
同时用芋泥也尝试了两种其它美食。
一、海盐芝士奶盖芋泥波波奶茶
这款奶茶分几部分:
奶茶、芋泥、珍珠和奶盖。
用料:奶茶(可以用速溶奶茶粉)、
芋泥和珍珠(上面已介绍过)
以下是奶盖所用到的:
奶油奶酪40克、牛奶40克、
奶油克、海盐3克、
糖15克、炼乳12克。
奶茶弄好
提前放冰箱冷藏。
奶油奶酪室温融化,
和牛奶、海盐混合搅拌均匀。
打发淡奶油,
糖分次加入,
打发至出现纹路。
然后与奶油奶酪糊混合,
继续打到出现纹路不消失即可。
奶盖用不完的冷藏,
还可以下次使用。
从冰柜中取出珍珠,煮好。
珍珠泡凉水备用。
杯底放芋泥适量,
接着放入珍珠。
倒入奶茶,
继续倒入做好的
海盐芝士奶盖。
奶盖浮于奶茶之上不会下沉。
“好喝”就两个字儿!
二、海苔肉松芋泥麻薯盒子
严格来说我做的是伪麻薯。
因为不是常规用糯米粉做的,
而是用洋车前子壳粉做的。
用这个的好处就是热量会少很多,
加上糖也是用代糖,
吃起来味道不变的基础上
负担会小很多。
用料:洋车前子壳粉、牛奶、
椰浆(可以省略)、零卡糖
取洋车前子壳粉10克和
零卡糖30克以上放入
牛奶+椰浆共克的溶液里,
搅拌均匀。
然后放小奶锅里加热,
不断搅拌防止糊锅。
直至粘稠成团,
立即关火即成。
麻薯忘记拍照了,
之前也做过两三次,
有我朋友圈的亲
可能看到过。
然后在准备好的盒子里
一层芋泥,
一层麻薯,
再一层芋泥,
一层麻薯铺好。
最后在上面厚厚撒上
一层海苔肉松即可享用喽!
喜欢麻薯的麻薯可以多一些,
我比较喜欢芋泥,
按自己喜好适当调整比例。
另外,还可以把
麻薯换成戚风蛋糕,
一层蛋糕一层麻薯的
做法相同。
味道又是另一个样儿,
也很棒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