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兖州区漕河镇管口村曾经是一个“空壳村”。年底,年轻的村医王法义被推选为管口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两委做活土地文章,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这几天,管口村的大棚西红柿进入集中收获季,合作社社员们格外忙碌,因为采用的是有机种植,这批西红柿早就被预订一空。这批西红柿主要销往济宁周边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一个蔬菜大棚,一季能收4万斤西红柿,销售额能达到10万元左右。
在管口村,像这样的高标准大棚有9个,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解决20多户村民的就业问题。管口村村民程运杰告诉记者,在村合作社打工一个月收入多元,土地都流转给村里,每年还可得到一定的土地租金。
而在年以前,管口村还是一个“空壳村”,村里不仅没有产业,村集体还欠了多万元的债务。没有资源和地域优势,如何摆脱贫困的帽子,一直是村子发展的难题。年底,管口村村“两委”换届,选谁当村支书呢?一群老*员商议之后,想到了村医王法义。可听到这个消息,王法义的家人和朋友都不赞成。管口村卫生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十几个村的卫生室法人都是王法义,他如果走了,大家感觉就像少了主心骨。
虽然有自己的事业,但土生土长的王法义还是挑起这个担子,带领大伙儿一起致富,“原来可能给一个人看病,惠及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但现在是惠及全村,惠及咱全村多户多口人,所以觉得这个担子还是很重的。”
上任后的王法义考虑管口村虽然没有产业,村集体没有资金,但有最宝贵的资源——土地。如何盘活土地资源,王法义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统一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发展特色葡萄种植,但很多村民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因为先前其它地方种葡萄的经历都是失败的,所以一些老百姓和*员提出来,这个活不易干,甚至说不可行。不仅村民不看好,而且建设60亩的葡萄园需要万元的资金,这笔钱从哪里来?就在这时,管口村申请的万元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获得批准,这无异于雪中送炭。有了这万,还差万元的缺口,在这种情况下,王法义决定和双屹公司合作,通过合作,拉来了双屹公司万元的资金投入。
小小的葡萄园成为了管口村发展的突破口。年,葡萄园首批“阳光玫瑰”葡萄进入收获季,并顺利打入上海高档超市,当年就给村集体带来了18.2万元的收入。老百姓看到咱们的果实丰收了之后,都很高兴,都说王书记不仅带领大家创办了自己的产业,还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老百姓都很认可。
如今,村里又成立了春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对接科研院所,搞起了高筋小麦、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育种。沉寂多年的空壳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年,管口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5万元,村民增收万元。王法义告诉记者,下一步管口村规划了“一园六区”的产业规划,通过“一园六区”规划使管口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管口的振兴,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贡献。
(记者:王众苏强)
NEWS
编辑:张鹏审核:梁超终审:赵旭尚衍钊监制:刘建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