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红枣市场和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增大,产区集中
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近20年分别增长4.5倍和4.6倍。年我国红枣种植规模和产量分别为60万公顷左右和万吨,年分别达到万公顷和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10.0%和10.1%(图1)。图1—年中国红枣产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红枣产区集中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从面积来看,年*、河北、山西、陕西、山东5个主产区分别为万亩、万亩、万亩、万亩、万亩,分别占全国的31.0%、18.6%、14.0%、12.4%、5.6%,共占81.6%。从产量看,年*、陕西、山东、河北、山西红枣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9.1%、12.0%、11.3%、10.5%、9.0%,共占91.9%。*红枣凭借其品质优势异*突起,年红枣种植规模和产量分别仅占全国的0.8%和0.5%,到年分别占全国的18%和34%,成为我国最大的红枣栽培区。
干制红枣是枣业发展的主力*。据估算,目前我国制干、鲜食、兼用和蜜枣品种的产量比约为60∶10∶20∶10。*以干枣为主,*红枣品质和产量优势迫使内地传统枣区逐步转向生产鲜食枣。
(二)消费:消费量提升,地域特色明显
近年来,我国红枣消费量快速提升。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估计,年我国红枣表观消费总量为万吨,人均消费量为1.9公斤;年表观消费总量达万吨,人均消费量5.3公斤(图2)。
图2—年我国红枣消费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分析整理数据红枣消费方式地域特色明显。东北、西北地区主要以直接食用为主,部分泡水、煲汤、制作成糕点食用。华南地区以煲汤为主,部分制成糕点食用。中东部地区主要以直接食用为主,部分用来熬粥、煲汤,少部分用来泡水、制作成糕点食用。
(三)加工流通:加工简单,南北分销
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产品比例较低。干制是红枣最主要的初级加工方式,大多以原枣的形式销售;红枣加工产品主要有枣片、蜜枣、枣泥等。深加工产品主要有枣醋、枣饮料、口服液等。据调查,红枣通过初加工利润可达20%左右,深加工利润可达到30%以上。
流通呈现“沧州集散、南北分销”的格局。我国红枣集散加工地主要分布在河北沧州崔尔庄和河南新郑孟庄镇,经过集散之后的红枣分别进入华北、东北等北方市场和广州、武汉等南方市场。
(四)进出口:内销为主,进口较少以内销为主,出口量不足产量的1%。我国是红枣生产大国,但出口量不足1%,最高时仅1.74万吨(图3)。红枣出口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华人聚集区。图3—年红枣出口量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中国海关网进口量少且不稳定。年以来,我国红枣进口最高50.8吨,最低仅0.3吨(图4)。红枣主要进口国为突尼斯和美国。年我国进口红枣3吨,其中自突尼斯进口占64%,自美国进口占34%。图—年我国红枣进口量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中国海关网(五)市场价格:价格稳定,低位运行
价格暴涨暴跌后趋于稳定。以*为例,-年我国红枣价格由每公斤18元上涨到30.67元,再跌到21.05元;-年从每公斤21.05元上涨至41.02元;之后快速下跌至年的5.69元,累计跌幅超过85%,近年来稳定在较低水平(图5)。
图5—年我国红枣价格变动趋势数据来源:*农牧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六)成本收益:成本增加,收益走低
生产成本持续增长,人工成本增幅较大。以*为例,年以来红枣生产成本逐年上涨,总成本由.4元/亩上涨到.5元/亩,年均增长率11.3%;其中人工成本由.2元/亩上涨到.8元/亩,年均增长率14.9%(表1、图6)。
图6—年*红枣成本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农牧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收益整体呈持续降低走势,近年来收益持续为负。以*为例,年以前红枣收益保持在每公斤15元左右;年后红枣价格大幅下跌,但生产成本仍保持高位,导致收益大幅降低。—年每公斤亏损10元左右(图7)。
图7—年*红枣成本收益数据来源:*农牧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二
红枣品牌建设情况
从市场和产业分析,红枣是小产业,经济效益一般。从品牌建设整体情况来看,红枣甚至是整个枣业的品牌建设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在农业农村部网站以枣为关键词,可检索到41个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检索红枣,可查询到红枣地理标志产品有9个,其中陕西3个,*3个,山东、山西各1个。而检索苹果,地标产品则多达63个。来源:农业农村部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个公用品牌中枣业仅有大荔冬枣、稷山板枣、灵武长枣、阿克苏红枣和和田玉枣5个品牌上榜。地标申请少,品牌建设难主要有如下原因:从生产角度来讲,低效密植枣园大面积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品质下降。当前,我国红枣种植模式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导致品质下降严重,部分枣园逐渐陷入投入不足与效益低下的恶性循环。据调研,红枣售价高时投入可达元/亩,价格低时投入不足元/亩,导致品质下降。新增枣园以直播为主,密度大,增加了管理难度,生产成本节节攀升。从加工角度分析,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率低,行业缺乏品牌引领。我国红枣产品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较少,加工转化率低;行业领*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加工企业小而散,如*现有红枣类企业品牌达个,1多家农产品销售企业中有89%属于微、小企业;品牌定位模糊,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总体呈现多、乱、杂现象。此外,交通运输成本高,致使产品竞争优势整体不强。此外,价格波动频繁,监测预警体系尚未建立。-年我国红枣价格大起大落,种植户亏损严重,部分枣园出现撂荒现象。目前主产区尚未建立起红枣监测预警体系,无法对红枣市场行情进行及时全面了解,生产、销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三
红枣品牌建设对策和建议
最近几年,红枣被广泛用作各种食品的主料、配料,深加工产品销售额增长速度相对原枣销售额增长速度要快,品牌集中度较高,市场逐步呈现高端化趋势。加快培育枣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对区域公用品牌所有者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协会在区域品牌发展中的服务和指导作用,提升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要建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主体之间的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对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销售渠道、技术创新、品牌的协同管理。
具体来讲,若是走高端市场,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高档红枣产品建立精准、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找准高档红枣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以高档红枣的特点为依据,提出和建立好高档红枣的产品标准;通过专业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吃高档红枣产品的目的;提炼出高档红枣产品的独特利益点,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高档红枣产品创意一句能够让消费者记住和触动消费需求的广告语;产品包装设计与高档红枣的价格定位相匹配;通过整合传播,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高档红枣产品领先品牌的位置。
做好品牌建设,小枣也可以变金疙瘩。
声明:红枣市场和产业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由中国农业监测预警首发。品牌农业参考,已经成为新农人品牌经营读物。平台挖掘新农人创业故事,启发新思路、新渠道、新模式,与广大农人共同见证品牌的诞生,推广农业品牌。
如果您有品牌创业故事,农业行业观点等,请联系我们。
投稿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