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蜜枣春分早晨的雨和阅读
TUhjnbcbe - 2021/1/27 20:16:00

春分早晨的雨和阅读

小蜜枣

下着雨的春分,和学生一起晨读,他们读的是廉颇蔺相如,我读的是刘亮程。我喜欢这样的早晨。

我读到刘亮程一首题为《一个夜晚》的小诗,记录的是发生在城郊村他自己盖的那个院子里的一个平凡夜晚的平凡事件。

读读这首小诗吧

一个夜晚

刘亮程

你和孩子都睡着了

妻这个夜里

我听见我们的旧院门

被风刮开

外面很不安静

我们的老*狗

在远远的路上叫了两声

我从你身旁爬起来

去关那扇院门

我们的院子

有一辆摔破的马车

和一些去年的干草

矮矮的土院墙围在四周

每天进来出去

我们都要把院门关好

用一根歪木棍牢牢顶住

我们一直活得小心翼翼

没有更多东西

放在院子

妻这个夜里

若你一个人醒来

听见外面很粗很粗的风声

那一定是我们的旧院门

挡住了什么

风在夜里刮得很费劲

这种夜晚你不要一个人睡醒

第二天早晨我们一块儿出去

看刮得干干净净的院子

一些很远处的树叶

落在窗台上

你和女儿高兴地去捡

刘亮程自述,他自己重读这首诗的时候,被感动了。当然,在这个落雨的春分晨读时刻,我也被感动了。因了文字的承载,平凡的时间和事件,变得重大而永恒。我们通过一首诗,就回到了一段曾经的完整的生活。

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刘亮程的一篇叫做《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散文。每一年,我好像讲的都不一样。证据相同,而我已经不同。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那么,我当然也不能两次走进同一篇课文和同一个课堂。时间永是流驶,证据从鲜活变得标本。我们所做的解读,多是把标本重新变得鲜活的事儿。

年岁不同,经历各异,理解自然就不同。努力还原一个与作者本来所言接近的话语环境,是一种解读;加上了自己的独特经历,刚好也和作者心有戚戚,也是一种解读;以作者所言为原点,求同存异,当然也是一种解读。

在各种解读中,如果能把文章放在整本书(当然可以是更多书)中去看,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种最合理最美丽的解读方式吧。

反复看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我似乎不需要再在曾经百思不得解的句子如“我走得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需要证明”前停留,还有本来觉得怪特的物象“破墙圈、门洞、窗口、烟道、锅头、破瓦片、瘸腿男人……”,当然还有他写也写不倦的风。这些句子、这些词、这些语词表达的意思,都是刘亮程的普通日常,普通得和那首《一个夜晚》的小诗里写的一模一样。

与其讶异于刘亮程的文字为何那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倒不如随着整本的书和刘亮程在*沙旷野里滚一遍,就知道了他对生命何以有如此深刻的体验。

碎片化的阅读,获取的,当然不可能是系统科学的认知。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昨天看到乡*张春华兄的论文《把整本书阅读当平常日子过》,单就这个朴素的标题,就让我喜欢得要命。大道至简,整本书阅读是家常日子,却离我们远了,现在是唤取归来同住。

我又从一个作者的角度想到,文字不是凭空从脑子里蹦出来的,是有源头的。你千万别以为作者写了哪个地方的人事,是一时冲动,TA肯定会反复写,就像我写刘庄,我想,我再写个十年八年,不成问题也不会重复,因为那个地方,是口井,越淘越深。

春分的雨,在继续下着,阅读吧,伴着春雨。

年3月21日星期三春分早读下课后

小蜜枣

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蜜枣春分早晨的雨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