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节的声音
小蜜枣
于漪老前辈谦虚地说自己,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我擅长不自信,满心虔诚地踏上讲台,至今二十年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初上讲台教地理,校长来听我亮相课,我却在检查了几百遍之后,没带写了几遍又修改了几遍的教案,就走进了教室。一点也不意外,我二十分钟就讲完了一节课的内容,剩下的时间,我竟然破例没有紧张,而是很坦然地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同学们认真看看书,不能静等下课。我好像卸掉了千斤包袱,在学生中间踱步,和他们交流他们看的书了。
校长看接下来也没有什么内容可听,就拎着板凳走了。
下课之后,我重又紧张起来。我去找校长,问他关于我的课。校长问,除了地理,你还想教什么。我脱口而出:“我本来就不是地理老师,我可以教语文。”
感谢校长,我从此做起语文老师来。
做起语文老师的我,依然战战兢兢。因为我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
我跟我妈去田里劳动过,她说:“农家活不用学,人家咋着你就咋着。”我琢磨,教书这活,和农家活,应该有类似处,且看人家怎么着吧。跟身边的老师学,听过师姐、师兄的《看云识天气》、《羚羊木雕》,那时我还在初中任教。上课就是过日子,朴朴实实地带着学生读文本,读出内容,读出思想。跟着专业期刊上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学,学到了不少灵动的创意,上课就是好好过日子,既有实惠的内容,也有美丽的装饰。巧妙地设计,让日常的教学有了活力。
多年过去,仔细悟悟,跟自己学也很重要。
跟自己怎么学?
最主要的,从自己的反思里学。自己教的那个文本,自己真的懂了?独立懂了,还是在资料的辅助下懂了?孤立地懂了还是有联系地懂了?自己教那个文本使用的教学方法,科学吗?有效吗?学生能接受吗?最主要的还有,就算以上问题的答案都还过得去,与所教文本相关的文本,读了吗?比如名著节选教学,有没有完整地好好地啃过原著,教起来肯定不一样。说得简单点,反思自己有没有下功夫,如果没有,所谓的认真,就是假认真,假认真比真懒惰,更可怕。
直言不讳地说,经常在一些教学研讨会上,看到千里奔波的同行求知若渴的眼神,课听了,照拍了,程返了,也许一切就照旧了。如此,路就白走了,课就白听了,辛苦也就白搭了。我不反对听课,相反,我乐意听有价值有意义的研讨课、示范课、精品课,但是,听课后的反思,甚至比听课本身还重要。哪些是人有我无的?哪些是我有人无的?哪些是我努力可以达到的?哪些是我努力也达不到的?努力也达不到的可以通过什么补救?哪些是适合我的?哪些是就算学了也只能算机械模仿的?多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进步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反思类似于反刍,反刍最大的好,不就是利于消化吸收吗!
乡下有种农活,是给山芋翻藤。我曾经不解,长得茂盛的山芋藤,紧紧地匍匐在地上,一片葳蕤之势,为啥非要过几天就给它们翻个过呢?秋天起山芋的时候,答案有了。经常翻藤的山芋,主根下面结的山芋个大。没有翻藤的山芋,主根下的山芋只有手指粗细,藤秧爬满地,但是没成果。
这个显而易见的比喻,应该可以叫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初心是做个教师,始终是做个越来越称职的教师。称职里应该有个很美好的标准,看得见自己的成长,听得见自己拔节的声音。
年9月29日星期六
我爱蜜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