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视频)
凉皮市声
小蜜枣
凉皮的起源地,在不在陕西,不知道,全国各地都有凉皮,而几乎各地都有本土凉皮届的一姐。比如吾乡淮北的老刘面皮,也有的挂着邻县萧县手工面皮招牌的。这些都是面粉做的凉皮,至今对米做的凉皮,我几乎是一无所知。
客居的江南小城,没有本土凉皮,操持凉皮生意的,多移民。司马街、澄江福地,那些商场、写字楼、步行街旁的巷子里,总要有家凉皮店,不与大餐厅争宠,却能引来时髦、干练、青春的女孩们,三三两两,竹喧归浣女般叽叽喳喳来解馋。或者,外卖小哥,步履匆匆中,拎着凉皮(可能再加份肉夹馍)一路向前冲。
凉皮,好吃不争宠。下得了馆子,吃得了凉皮,我们的胃,挺包容的。能享得了多大的福,就受得了多大的罪,人呐,其实弹性大到自己想不到。
我挺喜欢在小店或者摊子上吃凉皮的那种感觉,脚踏大地、因陋就简,是生活里不能略去的补充章节。我留意那些摊头,摊主剁起凉皮来,手起刀落,当当当,有剁大肉的感觉。*瓜丝、绿豆芽、面筋,几个指头一捏,捏到盆里,调料水、大蒜水、辣椒油,一字排开,勺子三飞两飞就齐了,一双筷子沿着盆子顺时针两圈逆时针两圈,拌好,往碗里一倒,端到食客面前,饕餮起来。
今天,离开书桌,腰酸背疼。和面,蒸凉皮了。
和好面团,像洗衣服那样洗面,洗到水变得浑白,将洗出来的淀粉水倒入空盆中,换水再洗,如是者三。但又和洗衣服不同,洗面没有洗衣服那样清楚明确的目标,没有一块污渍需要你去消灭,你只管等着看着从清到浊的半盆水的喜悦。有时候,我喜欢这样的重复劳动,放空脑子,只管手动,是个不错的调剂。
洗剩下的带蜂窝眼的小面团就是面筋,放蒸锅中大火蒸熟,可以和香菇一起红烧,也可以和菜椒同炒,我以为比超市里的烤麸要朴素实在得多。洗出来的淀粉水静置澄清的时间里,可以溜回到桌边看几页书,或者备一节课。累了,再溜到厨房去。所以,不要觉得做凉皮是大工程,用时间的碎片就可以弄得成。
十年前,我在淘宝买了两个凉皮锣锣,头一回用的时候,我一点没认为自己可以做成,但其实,相当成功。做饭和种地,是两种最朴素的劳动,依样画瓢,照做就是。其他的高级事,其实也是,不违反常识,应该就差不离。多练,手熟,肯定就行了。
蒸凉皮的时候,把锣底涂上油,为的是不沾。舀一勺淀粉水,铺匀在锣底,放进开水锅蒸,两分钟就会起泡,起泡基本就熟了。我准备了两个锣锣,一个在开水锅里蒸,另一个在冷水盆里等着揭下来成果。不浪费时间,不浪费煤气。节约,太重要了。疫情带给我的个人生活第一反思是要更加节约,节约时间、精力、金钱,增强抵抗力,口袋瘪了人心真的慌得很啊。
蒸好的凉皮切成条,加上面筋块和调料拌匀就可以吃了。至于调料、配菜,不必有那么严格的标准。非逼吃不得大蒜的人加蒜末,太霸道了。配菜里的基本款是*瓜丝,我看现在凉皮连锁店里有加猪耳朵或牛肉的,堪称豪华版了。当然,辣椒油是必不可少的。有人说,辣椒油是凉皮的灵*,这个说法,我同意。
今天的凉皮,我做得很成功。女儿没等我全部拾掇好,就自己从厨房捧出去了一碗,等我收拾好转到她身边,她已经吃得嘴巴都辣红了。她一边说大蒜有点臭,一边把一碗凉皮都消灭了。
我呢,我吃得慢。我想吃出点市声,就像难得逛次街,在小摊上吃凉皮,能够顺带听陌路美女八卦娱乐或流行风那样。市声没有松涛、海啸诗意,但张爱玲说她就要听电车响才睡得着觉。
一座城市里最动听的市声,可能就在大街小巷、菜市场了,最嘈杂也最能抚慰人心。闷在家里出不了门的这个春节,想必许多人在怀念起那熙熙攘攘的市声了。
我用制作凉皮来听市声,算是曲线怀念吧。
年2月16日星期日21:30
我爱蜜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