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以下内容,安徽经济生活频道,今晚18:20直播的《第一时间》有详细报道!
在宣城市的水东镇,家家户户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年秋天的时候,将房前屋后的枣子采摘回来,洗净,煮熟,烘干做成蜜枣。冬天走亲访友时,带上蜜枣,送上一份甜蜜的祝福。
民艺流传水东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东南部,距宣城市区29km。因地处水阳江东岸而得名。镇子的地势东高西低,属于山区和丘陵过渡区域,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枣树生长。
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农经站站长张芃介绍,这个区域也就是仅限于水东镇,可能在其他的地方,会有类似于枣树的种植,但是它产出的枣子的口感也好,还是产量也好,包括做成蜜枣以后的口感也好,可能都不及水东,这个就是大自然给的最好的礼物。一个是纬度、气候,主要是土壤。
据监测,宣城市宣州区的土壤为淤沙枣园土,土层深厚,质地为壤质,土壤pH值为7.0-7.5,因此,枣的产量高。
相传年前,水东地区遍布枣树,外出谋生的人,为了能吃到家乡的枣,就把枣加糖煮熟后密封带走,这项技艺在民间流传,久而久之产生了蜜枣。如今,水东蜜枣已经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水东蜜枣对于水东农业的发展。对于水东的农民的发展,在历史中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在水东地区,凡是有树木的地方,就会有枣树,而且是密集成片的枣树。秋天,树上挂满了鲜果,地上落了一地红枣,十分美观。随意走进一个村,都能看的三五成群村民在摘枣。今年,看起来又是一个丰收年。村民孙成发和妻子阮小琴,将刚刚打下的鲜枣带回家后用清水洗净,趁着枣还新鲜,赶紧做成蜜枣。
孙成发将一筐筐青枣放进蒸锅,一个小时后捞出熟枣,然后放到火盆上蒸发掉水分。
孙成发说,这种枣叫玉枣,是蜜枣的一种。制作过程中不加糖分,比较简单,烘干后的蜜枣呈现出琥珀色。孙成发告诉记者,这个时节最忙碌,他和妻子要烘多斤蜜枣,一斤蜜枣30块钱左右,这也是每年家里的一项收入。
养家致富在水东地区,很多村民还在延续着古老的蜜枣制作技艺。如今,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勤劳的水东人更是发挥创新能力,改变枣的营销方式,把蜜枣做成了一份甜蜜事业,带动村民致富。
杨成合,地地道道的水东镇人。他能讲出村里每一棵老枣树的故事。
杨成合介绍,这棵树一百多年历史了,正常的年份,打斤枣。这棵树桠盘生的很好,占的面积比较大,如果这棵树要是丰产的话,基本上在斤朝上,其实水东很多枣树能产到一千斤。
在杨成合的印象中,水东枣最辉煌的时候是在80年代。那个时候枣子非常值钱,卖一块多钱一斤,一般家里会有几千块钱收入,那是非常可观的。
曾经在外面做工程的杨成合,七年前决定回到家乡,做鲜枣生意。杨成合另辟蹊径,他建起了大棚,引进新品种,吸引游客,对外开展鲜枣采摘业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7年的打拼,前6年却并不顺利,这让杨成合的妻子感到有些尴尬。
直到今年,杨成合的鲜枣采摘园才开始盈利。他的鲜枣采摘15元一斤。今年给家庭带来15万元的净收入。虽然苦点累点,但夫妻俩看到了希望。
梅尚文,今年31岁,在当地经营一家中等规模的蜜枣企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割枣。他利用一个简易割枣设备,枣放进洞里,用力一压,枣便割好了,平均2秒一个。相比于以往的手工割枣,效率提高了最少20倍。
效率高了,产量自然提高了。一颗水东青枣成功蜕变成蜜枣需要分拣、切割、淘洗、糖煮、养浆等十多道工序。割完后的青枣去核后,要入白糖熬制的糖浆中煮熟。
工人师傅说,一斤青枣大概是7两白糖下锅,每一锅按照60斤青枣,经过70分钟后,才能出锅。
糖煮是蜜枣制作最为关键的环节,火候不到或者时间不到,糖分无法渗入枣中,做出的蜜枣口感差,颜色差。出完锅的蜜枣晶莹剔透,迎着阳光像一颗颗琥珀,十分美丽,看起来很诱人。这是在养浆,时间让糖分充分渗入枣的内部。
半成品的枣在烘烤车间连续烘烤24个小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蜜枣。
梅尚文表示,他们每年大概做到十五万斤,基本上每年都能卖完。现在销售渠道两个方面,一个线上,一个线下,线下就是走在商超,主要是线上和线下销售,线上就是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