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端午冯爱霞月河古镇粽飘香
TUhjnbcbe - 2024/12/31 18:16:00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98kkknv/

月河古镇粽飘香

文图/冯爱霞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更加迷离。来到嘉兴,就想到月河古街走走,去品尝正宗的嘉兴粽子,去探寻一个“粽”的前世今生。

美丽的荷月桥连接着两岸,一头连着现代都市城区,一头连着古镇,桥下流淌着千年大运河文化,桥上走过百姓生活故事。踏上“荷月桥”顶,放眼望去,一排排马头墙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庭院长廊,乌篷摇撸,一副江南水乡古城画卷呈现开来。

因“其水弯曲,抱城如月”,故有了“月河”这个唯美的名字。街道两旁民居依水而建,深巷迂回曲折、飞角翘檐、拱桥如月,垂柳依依,几艘乌蓬小船停靠在码头边,安详静谧。徜徉在古街,惊喜地发现,百年老字号众多,商号旗满街飘,喜庆的红灯笼店前高挂,有粽子店、酱鸭店、糕点店、茶馆、丝绸店等,古街更汇聚嘉禾文化馆,皮影戏馆、端午文化体验馆、评弹书场、古玩市场,让人置身于民族文化的氛围中,也似乎穿越到了明清,感受到当时江南城府的热闹景象。

一阵小雨飘过,白墙黛瓦的屋檐还悬挂着水珠,滴答在一株枇杷叶上,树旁一位穿着蓝印花布的阿姨,粽子现包现卖,锅盖一掀,香气四溢,白烟雾气变成了一团,汩汩冒出袅袅升空,粽子的香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小时候的味道”也浓郁起来。家乡北方的粽子馅料比较单纯,大多是白米、红枣、豆沙,蘸点白糖,每年也仅在端午包粽子,而嘉兴的粽子花样繁多,鲜肉、豆沙、蛋黄、蜜枣等一应俱全,几乎好吃的食材都是它的馅料,一年四季都可做早点,最大的不同是,糯米用酱油浸渍后包上肉块,蒸煮后香气扑鼻。

一位穿着粗布旧杉,古人装扮的挑担卖粽老人,打我身旁经过,古铜色的面容饱含着历史岁月。我沿着他的背影寻去,一座高悬着红灯笼的大院呈现在眼前,大门的两侧写着“老老嘉兴故事,真真粽子传人”,上悬门匾是“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步入馆内,首先迎入眼帘的是,两个铜塑的大大的粽子被半月形粽叶包裹,造型独具匠心。于是,一个粽子前世今生的历史画卷,被徐徐展开,图文并茂地向我们讲述了嘉兴粽子与粽子文化渊源流长的历史。

嘉兴地处吴根越角,是马家浜文化,年稻谷文化的发祥地。嘉兴粽子是千年稻作文化浓缩的结晶,也是本土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当地端午习俗融合了吴越文化、稻作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的特质,历经千百年传承演绎,蔚为民俗文化的洋洋大观,是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

粽子的雏形,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古人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晋代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唐宋已盛行,到了明朝品种已多样,清朝出现了火腿粽子。对全国各地的粽子种类的展示,让人大开眼界,形状不拘一格,长的、短的、方的、圆的、三角的,四棱的,还有莲藕式的,一节节连着。嘉兴的海宁、桐乡等地是蚕乡,婚嫁还流行“蚕信粽”,孕产时,娘家送“催生粽”,夏至吃“夏至粽”习俗。

我仔细端详着,那一个个用泥塑人呈现的包粽、煮粽、吃粽、祭伍相,神龙祭、赛龙舟、画虎头等,人物惟妙惟肖,场面生动逼真。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曾在嘉兴一带屯军练兵,关心民众疾苦,遇难后,百姓就用赛龙舟、祭伍相等习俗纪念,延续至今。为此,在老嘉兴一带过端午,纪念的大多是比屈原更早的伍子胥,表达了对爱国忠臣的敬重和祈福健康平安的期望。现在,月河把端午传统文化进一步继承发扬,结合民俗文艺表演、童玩会、美食汇,与国际友好城市合作,打造成了集竞技杂耍、休闲游乐和餐饮商贸于一体的常年性名牌项目。

在展示区,一位师傅正在快速地包粽。食料均选用上等白糯,优质后腿瘦肉或短肋骨肉,肥瘦比例适中,糯米用秘制的高汤料浸泡呈现出酱油的红褐色。两片宽大的徽州伏箬,一把米,一块肉,再加上一根粽绳,就在师傅几秒钟的飞速操作中,变成一只形状完美的三角粽。

在体验区,我们也包起了粽子,捋粽叶、做漏斗状、填糯米、压紧实、封口、扎捆,一边包粽,一边谈论着天南海北的端午习俗,煞是欣喜,自己包的粽子当然自己带走。

品粽区,临河而建,装饰古朴,还原了老嘉兴“粽子堂吃”的风貌,几张四方桌与长条椅整齐地排放着。粽子刚刚煮出,香气四溢,我们点了不同的品种,大肉粽、蜜枣粽、蛋黄肉粽、蟹黄粽,慢慢把粽衣脱掉,完完整整的粽子呼之欲出。一个粽子加上一碗粉丝汤,缕缕热气散发着清香,粽叶的竹香融入糯米中,每一口咬下都像是在享受最美味的食物,米粒经过传统工艺高汤浸渍,保留了原有的醇香味,又将高汤的鲜味渗透其中,入口鲜美,肥而不腻。金黄油润的糯米,颗颗分明,中间裹着的肉块,鲜香诱人四溢,可谓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凭栏远眺,河上的枕水人家、红色的灯笼摇曳出“嘉兴月河”的字样。在直销店中,粽子花色品种众多,琳琅满目,游客们有的在办理网购邮递以赠送亲朋,有的随身携带当快餐享用。

一个粽子,一种文化,几经风云,几代传承。

我想嘉兴粽子之所以成为“粽子之王”,除了从食料的选材把关,古法的秘方和精湛工艺外,还秉承了传统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继承与创新谋发展的思路。由于仅靠传统包粽手法,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当今的生产车间早已由人工灌米的塑杯,换上了自动灌米机,结束了几千年来用手放米的裹粽方式。还有全电脑控制的全自动高压蒸煮机,这些先进的生产线,让嘉兴粽子走进了千家万户,还通过电子商务、门店营销等多平台的销售方式,发展餐饮连锁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开展系列粽子文化活动。可谓历经艰辛初心不改,“老老实实经营,真真心心做粽”,使嘉兴粽名扬四方,走向世界。

走出粽子文化博物馆,再次漫步在古色古香的月河老街,踏着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聆听着历史的回音,闻着空气中淡淡的粽香,仿佛看到在圆圆的石拱桥,弯弯的河道,幽幽的长廊旁,一位闺阁绣女倚栏望月,月影在河心荡漾,她把羞涩的情思包入爱心粽中,以粽传情,以粽为媒赠与少年。月下老人在月河,终为有情人结下了良缘,他们正从荷月桥上携手同行。

烟雨的嘉兴,诗意的月河,悠悠的粽香。小小粽子传递着友情、亲情、爱情、缔结着小家的情结、大家的爱国情怀,如绵延的大运河,生生不息汩汩流淌......

冯爱霞,笔名,小雨,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日照市作协会员、桐乡市作协会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等。征文朗诵摄影数十次获省市及国家级奖项。

壹点号天街小雨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冯爱霞月河古镇粽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