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圆、人之亲、味之美。中秋佳节,从“吃”的角度来看,绝对是一场味蕾的狂欢。在诸多美食中,除了风头最盛的月饼,还有此时不吃更待何时的时令美食。那么,如何选择这些时令美食?这里着实有些门道。
金秋好时节,收敛神气积蓄“正”能量
金秋时节的养生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古人用“秋刑”来形容秋季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可见秋季在美丽景色的背后,是对健康的挑战。为了缓解秋刑,秋季养生宜润宜收。所谓“润”,是因为到了秋天,雨水相对减少,气候干燥,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出现皮肤、口唇、鼻咽干燥,头发干枯,大便秘结等秋燥的症状,而且喝再多水,似乎也无济于事。因为喝进去的水,没有被身体顺利转化为津液,反而很快就被当作代谢废物排了出来,起不到濡养润泽机体的作用。所谓“收”,则是由于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易伤人体的阳气,人体要通过“收”来蓄积能量,内守精神,应对严冬的到来。倘若阳气收得不好,持续泄露,则容易患上流感、腹泻等疾病,甚至影响来年的身体健康。
那么该怎么通过饮食以缓秋刑呢?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的鹿竞文老师推荐了当令的三种食品:芋艿、菱角和石榴。
时令美食推荐一:芋艿,缓解秋咳
中秋时节,正是收芋艿的好时节。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享口福也预示着好运连连。
鹿老师介绍,芋艿又名芋头、毛芋等,具有健脾补虚;散结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虚弱,纳少乏力的症状,还被用于治疗消渴、瘰疬、疥癣等疾病。缓解秋季咳嗽,痰多便秘的药膳——芋艿炖肉。将芋艿克洗净切成小块;猪瘦肉克洗净切成丝,用生抽、料酒、水淀粉适量,搅拌均匀备用。锅烧干倒入油,入葱姜煸香,倒入肉丝炒制变色后倒入砂锅中,加入切好的芋艿和适量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炖烂,加入调料调味,出锅即可食用。芋艿生食有毒,一定要将其炖烂才可以食用。
时令美食推荐二:菱角,轻身耐老
满塘翠绿菱飘香,水中捞起“金元宝”。菱角作为“水八仙”之一,在南宋时期就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粮之一,仅太湖地区便形成了包括乌菱、南湖菱在内的20余个栽培品种。明代李时珍曾说:“嫩时剥食甘美,老则蒸煮食之,野人曝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度荒歉。”如此美果佳蔬,在中秋又别有寓意。在江南一带,中秋前后菱角大量上市,最为饱满成熟,又甜又脆。菱角的“菱”与伶俐的“伶”同音,中秋吃菱角,寄托着大人们对孩子的祝福,希望他们长得更加的聪明伶俐。
菱角具有健身益气、补益肠胃的作用。鹿老师介绍,古人曾有这样的说法:“平常服之,能轻身耐老。”此外,菱角还对防癌有一定效果。秋季脾虚腹泻,可以试试这道药膳——蜜枣蒸菱角。菱角90克(去壳取肉),蜜枣2个,加水少许研成糊状,煮熟吃,每天3次。
时令美食推荐三:石榴,全身是宝
在西晋博物学家张华所作的《博物志》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安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中秋前后正是石榴上市的季节,石榴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清甜如玉浆,紧紧连在一起的石榴籽还寓意家庭和睦团结,好事连连。
“石榴全身都是宝,我们常吃的石榴的果实是中药‘甜石榴’,可以生津止渴,还能杀灭肠道寄生虫,对于缓解秋季咽燥口渴症状很有帮助。”鹿老师告诉记者,火红的石榴花,也是一味中药,能够凉血止血,治疗崩漏、痔疮、吐血等多种出血性疾病。石榴的叶子也能入药,可以收敛止泻,解毒杀虫,治疗腹泻、痤疮和跌打损伤。就连被当成厨余垃圾的石榴皮也有妙用,可以涩肠止泻,止血,驱虫,临床常用于治疗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等。
秋季口腔黏膜溃疡、牙龈肿痛,可以试试石榴糖浆。石榴果榨汁,加白糖或冰糖,制成糖浆,用以含漱或内服,每日数次。秋季老慢支咳嗽加剧,或者哮喘、肺结核的患者,可以试试石榴蜜汁:鲜甜石榴适量,放入碗内加适量蜂蜜和清水蒸熟,每日早晚服。痔疮便血、慢性腹泻或者小儿肠寄生虫的患者,可以饮用石榴皮茶:石榴皮12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1日1剂当茶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胡安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观号作者: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