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报社记者老张酱爆
据《淳安县志》记载,清时乾隆下江南途经杭州,知县献以蜜枣,乾隆大悦,下诏将蜜枣作为贡品。从此,淳安左口乡的琥珀金丝蜜枣就出了名。
年,淳安琥珀金丝蜜枣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渠道。在当时,琥珀金丝蜜枣是人们过年节、办喜事的必备礼品,也是病体康复、产妇过月子的滋补品。只是如今,因为休闲食品、食补佳品的选择多了,琥珀金丝蜜枣才渐渐淡出。
不过,每年夏末,淳安县左口乡的老人们仍会坚持这项古老传统。
Part.1
手工技艺
左口乡位于淳安县中部偏北,距离千岛湖高铁站15分钟车程。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栽种着枣树。
△杭州市淳安县左口乡瑶村村民正在摘枣子。枣树种在屋后的菜田里,梯子放不平方德香(右)紧张得关照老伴余六牛(左)“一定要站稳喽”。
年,左口金丝蜜枣制作技艺被评为淳安县县级非遗。余乃圣是左口金丝蜜枣制作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左口乡仅存的蜜枣制作大户,每年都要生产2万斤左右。
△现在村里没有年轻人,枣树上的枣子都没人打。
制作蜜枣的原料很简单,青枣、白糖、水。青枣是本地青枣,要选择果形大、圆筒形、两头平,肉体厚、质地松、核小汁少的平头马枣、圆枣。
△以前切纹用的是小刀,现在做了个工具,圆铁管内焊上刀片,青枣塞进去,再用铁棍用力一推,就切好了。有了这些间隔1毫米的密纹,青枣在糖煮的时候才容易入味。
蜜枣加工要经过切纹、清洗、糖煮、烘干、压枣、复烘等多道工序。一般,3斤鲜枣可以做2斤蜜枣,至今也是手工生产。
糖煮用的是铁锅土灶,一锅枣20来斤左右,分两次加入10斤白糖、1斤清水,小火慢煮两个小时,以前用木炭,现在用柴火。
△蜜枣在沥干之前,要来回翻锅3次,让糖浆吸收更均匀。然后要再反复烘三次,让蜜枣干透。
待到青枣变成亮黄色、半透明时就可以起锅。起锅之后,还要翻锅静置3次,让果肉均匀吸收糖浆。然后用竹篮滤去糖浆和枣油,再进行压枣、烘干。
完成后的蜜枣细密干燥,色泽艳如琥珀,丝缕平整,形似金丝缠裹,所以美称为琥珀金丝蜜枣。
Part.2
传承文化
今年,余师傅请了3位大师傅、6位小工。
大师傅负责灶台上和烘房里的工序,抬上抬下要力气,灶房里闷热得人出汗如下雨,十分需要体力耐力,所以都是男性。
△杭州市淳安县左口乡村民,张少华54岁,张运棋53岁,余乃圣62岁,姚天德58岁(从左至右)
每天清晨4点,第一锅青枣就要上火糖煮。灶房里一共有5个灶口,2小时一轮,煮好的枣子倒入空锅静置,紧接着就要煮下一锅。
就这样,糖煮、翻锅、沥干、看火,还要把切好纹的青枣抬进灶房,把煮好的枣子抬进烘房。大师傅们一天下来没个空闲,一直要做到晚上9点,煮完10批才算收工。
△杭州市淳安县左口乡村民胡竹香60岁,余美兰74岁,方杭菊75岁,胡竹菊74岁,胡长英71岁(从左至右)
小工负责给青枣切纹、压枣,对技术要求更高,尤其是压枣。余师傅打趣,供销社时代,对压枣工序的要求是“蜜枣外形美观,10个叠在一起不会倒”,大多都是女性做的。
△方建礼(67岁,右)承担了小工里的力气活
余师傅做蜜枣30多年了,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是蜜枣生产最红火的时候,村里年产量超过5万斤的大户有七八家,十几吨的的都有。到了90年代后期,就逐渐衰落。他也从每年做七八吨,减少到两吨。
△供销社时代,对压枣工序的要求是“蜜枣外形美观,10个叠在一起不会倒”。
相比产量的降低,余师傅更有担心蜜枣的未来。他这次请的帮手都是乡里的老年人,3位大师傅叫张少华、张运棋、姚天德,都是50多岁。6位小工胡竹香、余美兰、方杭菊、胡竹菊、胡长英、方建礼,最小的60岁,最大的75岁。
△高龄的从业人员,让蜜枣的未来堪忧
余师傅开玩笑说,他们是“五朵金花、四大金刚”,只不过是老年人版。“现在村里没有年轻人,枣树上的枣子都没人打,我们这些老人,也做不动几年了。”
今年,余师傅做的蜜枣,个头最大的卖20元一斤,中等的15元,最小的10元。卖给老客户,还有本地人买去包粽子,现在村里发展民宿,有的游客也会买。这个价格,已经赚不了太多钱,他之所以坚持,除了非遗传承人身份,更多是不想让人忘记这项传统。
“以前很有名的,买之前人家都要问一声,是不是‘左口蜜枣’。”
原标题:《做琥珀金丝蜜枣的“五朵金花、四大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