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那么问题来了——您爱吃甜粽还是咸粽呢?甜粽咸粽谁又是正宗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想到粽子,大家马上会想到胡八一、王胖子、黑驴蹄子……呸,串台了,重说。
一想到粽子,大家马上会想到屈原,关于屈原和粽子的故事我就不多赘述了。
战国时期有没有粽子呢?有人认为《离骚》中的“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的椒糈(xǔ)就是类似粽子的东西。
最早的粽子或者说是类似粽子的东西其实是用来祭祀用的。
以前祭祀多用猪牛羊(大三牲),或猪鱼鸡(小三牲),可能古人考虑到都是硬菜,还应该搭配点主食。就用竹叶包上米(其实是黍,也就是黄米),做成牛角的样子也一同作为贡品。当时叫做角黍(shǔ),这可能是最早的粽子。
要问这最早的粽子是甜是咸?最早可能是为了防腐,也有可能是怕别人偷吃,据东汉记载:做角黍其中的一道工序是——用草木灰浸泡一下。
所以这最早的粽子不是甜的,也不是咸的,而是——苦的。
随着时间的流转,到了东晋,粽子逐渐成为端午节的节日指定用品,米也由黄米换成了糯米;也不再用草木灰浸泡了,所以逐渐的走上了百姓的餐桌。
再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宋朝,粽子里渐渐添加了馅料,比如:红枣、板栗、红豆等等,单从这个时期来讲,粽子圈的霸主可能是甜粽。
再后来随着社会的物质逐渐丰富,甜粽的对手:咸粽也登场了。什么火腿粽、腊肉粽、烧肉粽等等也轮番登场。这为之后的粽子咸甜之争拉开了序幕。
直到现在形成了“南咸北甜”的格局。(当然这也不是特指,只是大概的口味偏好)。
在北方,馅料大多是大枣或是蜜枣(一种红枣做的蜜饯),也有豆沙,或是板栗的。吃的时候还要蘸白砂糖,或是先淋上蜂蜜。
南方的粽子个头稍微小一些,馅料就更多种多样了,鲜肉、咸蛋黄、火腿、叉烧、菌类、海鲜等等应有尽有。
在无辣不欢的四川据说还有辣粽,有些地方甚至还有甜馅料和咸馅料混合在一起的。
当然这和饮食习惯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是不是说北方人口味稍重喜欢吃咸的;南方人口味清淡喜欢吃甜的吗?怎么在粽子上反了过来?
其实是:在南方以米饭为主食,粽子加上馅料,当然以咸为主;在北方以面食为主食,粽子作为糕点,当然是以甜为主。它们一个甜品区,一个主食类,根本不是一个频道的。
所以你是喜欢甜粽?还是咸粽?还是其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粽子里的糯米在胃里消化的很慢,但进入小肠后却吸收的特别快,所以老人和小孩消化能力不好的,还有三高的人群还是要适量的吃。
我们这里搭配粽子吃的还有茶叶蛋,你们那里呢?
最后祝您端午节快乐,福寿安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唐李白
感谢你观看我的文章,也希望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