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节庆食品,历经千年传承,早已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一颗小小的粽子,好似能够包下世间万物,从南方的烧腊、蛋*,到北方的豆沙、蜜枣,可盐可甜。当然,还可包入水果,甚至海鲜,能想到的食材,都不会被粽子拒绝。
在粽子里占据最大体积的糯米,也有*米、紫米、西米参与进来,或是成为主体。而包裹着粽子的粽叶,同样有众多类型,赋予粽子不同的风味。
其实,早在屈原生前,粽子的原始版本“角黍”就已存在,是南方多地烹调主食的一种方法。据历史考证,屈原投江后,百姓投入汨罗江中的正是这种粽子,只是寄托了浓烈的情感。
那时的粽子用菰叶缠绕,被竹筒包裹,类似于竹筒饭。屈原之后,粽子兼具日常食用与节庆纪念的双重性质,制作方法逐渐形成了民间标准。
▲粽子食材种类繁多
后来的人们让粽子和竹筒饭分道扬镳,并且还发现,菰叶并不是唯一,其它叶子也很清香,甚至外形尺寸更适合包粽子。元朝以后,箬叶开始普及。
箬叶是箬竹的叶片,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地区。它叶面较宽、韧性较好,有着与竹筒一样的香味,可以算作原始粽子的正统传承。
近年研究表明,箬叶提取物中富含粽叶多糖、粽叶*酮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功能因子近40种,其中的多糖被证实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箬叶
箬叶虽好,但作为喜温喜湿的南方竹类,北方少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为了吃到新鲜的粽子,从明朝开始,北方人尝试使用芦苇叶包粽子,并取得成功。
芦苇是多年水生高大禾草,南北皆有,和箬竹一样用途多,但比箬竹分布广。芦苇叶包出的粽子清甜爽口、香气四溢,其清香来自戊聚糖、薏苡素,这些成分可以治愈霍乱、淋病等传染病。
美中不足是芦苇叶的叶片较薄较窄,韧性相对差,因而包粽子时尽量选取嫩叶,老叶片水煮后破裂风险很大。
▲芦苇叶
箬叶和芦苇叶几乎占据了粽子材料的大多数,可粽叶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在陕西东南部、河南西部和山东个别地区,槲叶粽子极受欢迎。
顾名思义,槲叶来自槲树。槲叶在中医里也有多种功效,它们端午节前成熟,晾干后韧性强、生涩气息消除,与糯米、豆类融合在一起,即便不加白糖与蜂蜜,香味也足以沁人心脾。
南方的广大区域,粽叶种类更是繁多,除了箬叶和芦苇叶,柊叶、粽巴叶、荷叶、芭蕉叶也是包粽子的优良材料。
柊叶清热利尿、治哑解*,粽巴叶能疗愈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
荷叶叶片较大、气息清爽、增味解腻,芭蕉叶则叶片更为庞大,能够包出大型粽子,在东南沿海的端午节占有一席之地。
▲槲叶
此外,还有不少小众粽叶,有的清香,有的浓郁,有的甘冽,有的硬朗。
美人蕉叶、一叶兰叶、甘蔗叶、椰叶、柚叶、月桃叶、槟榔叶、葡萄叶、椴树叶、菠萝蜜叶、樱花树叶、芒叶、箸叶,只要无*,几乎都能用来包粽子。
除了叶片,植物的其他部分也可以包粽子,例如竹笋壳、玉米皮,但凡形状接近,均能用相似的制作方法产出美味的粽子。
仅是想一想,就有点饿了。最后,送上节日祝福,去吃粽子吧。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