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台北嘉兴同乡会
一、城区和近郊
从前浙江省设十一府,位于浙东者为“上八府”,位于浙西者为“下三府”,由钱塘江来划分,嘉兴就是“下三府”中的一府。
京戏中有所谓“大闹嘉兴府”,使故乡很出名,但实际上没有这回事。它的地理位置是在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部,属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只有天气特别晴朗时,站在高处才能隐约望见硖石的东山。
城中心有一座“平(瓶)山”,其山头也只不过是个土墩而已,看不到石头!所以嘉兴人对未经雕凿的石头很感兴趣,硬说北门端平桥下面的一块大石头是“山脚”。倒是东部的胥山,和西部的殳山(半个属*兴),还勉强算是个山,但高度不过30多公尺。
嘉兴正好在太湖和杭州湾的中间,和上海、苏州、湖州、抗角的距离大致相等。境内河道交织,以桥多闻名,有人称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其实嘉兴也不逊色。
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仅水运频繁,盛产鱼虾和螃蟹,而且气候也比上海和杭州温和些。
(一)商业区集中在北门
嘉兴的城很小,周围只有八里。城墙在北伐之后,先后拆除。东门和北门先拆,最后才拆到西门,拆除后建造环城马路。至于城内的街道,从前大多是石板路。由于填得不平,不仅*包车经过时会发出声音,下雨天走在上面还会溅一身泥水。
城区的中心应该在集街和东道弄相接处。所谓市心弄,其实稍偏向西南。商业区主要在北门,从“大落北”起到北门大街,两旁都是店铺。
嘉兴有一家镶牙兼牙医的“来称三”,就在大落北。这里还有一家很有名的“如意春”汤团店,肉汤团里面真是一包汤,吃的时候要小心。经过张家弄口才是北门大街,有几家绸缎店,惟一的一家百货店称为“久大”,信誉卓著,远近闻名。它的老板,是安徽人侨居上海的。
最热闹是在北门的丽桥一带,桥边的“一乐园”可算是嘉兴最有名的菜馆,但凡称“乐”字的菜馆,也都是安徽人开的。另外还有酱鸭店,除了以酱鸭出名外,野味也很受欢迎,喜欢口味重一点的指名要“回汤的”。
过了丽桥就是塘湾街。
这里大多是批发店,像咸鱼行之类。嘉兴人特别喜爱的臭鳇鳖鱼,只有在这里才能买得到。两家南货行“震泰”和“义昌”,过年时生意非常好。
“震泰”是石库门,连天井里也挤满人,驰名的蜜糕每天定时出货,去迟了买不到。北门还有两家火腿行,卖熟火腿刀工之好,真是叹为观止。看他切下来薄薄的一片片整整齐齐,色彩鲜明,不禁垂涎欲滴。“腿简”更好,用透明纸包好,带回去无论下酒或过饭,都是上品。
说到吃,不能不提张家弄的肉粽子和鸡肉馄饨。弄内有一“寄园”,很清静雅致,可供品茗、下棋、吃点心。从圆墙洞进去,“的笃班”也经常在这里演出。过去,这里还有“老爷厅”,一定要有功名的才能进去。到北伐后风气一变,到抗战时再一变,什么人都可以进去了。
北门的住宅区是从梧桐树街、芝桥街到姚庄,住的都是上等人家,里面很讲究,外面看不出来。
过河到了嘉兴城的东北角,有冷仙亭、秀州中学和玄妙观。听说冷仙亭到现在还在。玄妙观对面的中山公园,已经记不得有什么值得游览的地方。
环城马路和城河以外的西河街和柴场湾(编者按:即现在的解放路中段)还是很热闹,不仅有许多住家,而且“嘉禾布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很出风头,但到了民国二十年(),已经站不住脚而闭歇了。
永明电灯公司也在这里。提起嘉兴的电灯,因为电压不足,总是不大亮,只能说比煤油灯好些,用收音机还得加变压器。
抗战后,褚汉雏氏(编者按:褚辅成长子,名凤章,曾任民丰造纸厂总工程师)邀了几位地方人士改组董事会,要想改进,未曾成功而大陆解放。西河街上有几家蜜枣作坊,出产时期生意很好。
(二)西北区的寺院和学校
嘉兴城的西北部以寺院和学校为主,东道弄可以作为界线。这条巷和大落北及北大街平行,不算很窄。
往西第一条是道前街,县立图书馆和公安局都在那里。精严寺街的树长得很高大,南面是第三小学,后来改名“集贤小学”(编者按:即现在的嘉兴市实验小学,目前已搬迁至越秀北路西北侧)。
精严寺年代已经很久,佛像雕塑得很庄严;它的藏经阁,嘉兴一有变乱,地方人士就都在阁里集议。
楞严寺则在西北角,要从育子弄过去。经过几度重修,看起来比精严寺较新,佛像很高大。有一尊铜佛,据说在“洪杨”时,“长毛”以为纯金所造,曾经被砍掉一只手,后来才补上去的。
客房很清雅且宽敞,有钱人家做佛事,就在这里招待亲友住上几天,吃些素斋。
楞严寺的前面有城隍庙,下面有地府,踏到活板,时常会倒下来,曾经吓死过人,后来才去掉活板。
塔弄北面过河是天宁寺街,有一座古老的天宁寺,在故乡也是家喻户晓的。
集街,嘉兴人叫别了,称为“节”街。
这里住的有名医,有律师。姜维贤律师”这块招牌,最引人注目。
自此向西,经过体育场(编者按:现为“戴梦得”所在地)的北面到天官牌楼,再过去是第二小学,后来改称“菲溪小学”,转弯向北就是省立第二中学(编者按:即嘉兴市第一中学前身)。
“二中”分南院、北院,北院为“二师”旧址,“二中”后来改称“嘉兴中学”。旁边就是文庙,即嘉兴府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