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有尽,腊八开年。
二者相逢,喜乐团圆。
浓情腊月,事事粥到。
寒气逆转,唯有春暖。
今天是大寒,偏偏也是腊八!我估计在外地游子都在期盼和倒数着回家的日子,没几个家里熬腊八粥的吧?相对于其他节日美食,腊八粥的影响力的确微乎其微。
其实腊八粥也没什么好吃的,无非就是杂豆粥喽,稀里糊涂地煮一锅,跟百家饭似的。一般都是寺庙这一天要做很多,然后布施给崇佛的善男信女。谁叫腊八粥原本就叫佛粥呢。
据说如来佛祖释迦摩尼相传是农历腊月初八悟道成佛的,古印度人那一天就要吃杂拌粥来庆祝。后来传到我国觉得杂拌粥实在太寒呛,就改用香米和各种干果熬成粥。
而且宋代时还有这么一个风俗:腊八粥除了人吃以外,还要喂给树吃,称之为“喂树”。也就是找那些空心的树,砍开一个小窟窿,把粥灌进去,据说这样可以帮助树长得茁壮…
宋代最传统的腊八粥由糯米,芝麻,薏仁,桂圆,红枣,小米,莲子,赤小豆这八种配料熬煮而成,每一种食材都代表一种佛缘,是有讲究的。但是后来大家也就不计较什么了,喜欢放什么就放什么。
比如到了明清两朝,就开始用糯米,籼米,*米,小米,黑米,栗子,赤小豆,绿豆,红枣,核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桂圆,芡实,南瓜,枸杞,葡萄干,玉米,白果,百合…当然也不再拘泥于“八”这个定数,张澜之的《瞥惰园集》中,就曾记载崇祯十一年(年),他们家的腊八粥用了六十八种配料…
土豪就是土豪,大户人家就是大户人家,这顿粥喝了不到6年,崇祯皇帝就在煤山上吊了。你在这喝腊六十八粥,那边老百姓连口糠都吃不上…明亡一点都不亏。
更有趣的是,腊八粥不光有甜口的。在江南,特别是苏州这一带,有些人家的腊八粥要放入松子,芡实,木耳,青菜,茭白,茨菇,荸荠,莲藕,菱角肉,肉沫,香菇,香油等熬煮而成,这就是另一种味道的咸口腊八粥了。
也许是口味的缘故。虽然都是稀里糊涂一碗粥,但甜口的我一口也不想碰,咸味的反而能连吃两大碗。其实,大户人家的腊八粥做起来还颇为精致,我外婆就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祖奶奶曾经在一个官宦人家当佣工,这家人势力极大,家财万贯,吃穿用度都讲究的不得了。比如腊八那一天,别人只是喝粥,而他们家就一定要做出花样来。
具体做法是:
1,大个蜜枣蒸熟放凉后去核,填入白豆泥。
2,选个头最大的核桃,剥出完整的核桃仁,然后一分两个。
3,白果仁蒸熟之后,取葵花籽仁上尖部插入果仁两侧,形如双耳。
4,山楂煮熟成泥,在果仁上点出眼睛。
5,再取四粒大个卵形花生,镶嵌在蜜枣的前后两端,做成前肢和后腿。
6,用小竹签把果仁安放在核桃仁上,再插入蜜枣前端。
7,最后再用一粒葵花籽仁插入蜜枣后部,形如尾巴。
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狮子就做完了。
等到晚上吃过菜肴,要上主食的时候,就临时把它放入已经煮糜的糯米粥中,马上就有一种雄狮立于白云之上,睥睨众生的佛家寓意了。
这种刻意的奢华,早就已经被雨打风吹去。流传下来的,还是这碗已经把人生熬到最深滋味的粥。愿有人与你共*昏,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愿你喝过最辛辣的酒,也喝过最甜糯的粥。
来吧,干了这碗腊八粥,来年幸福又团圆。
我是澜馋食记,爱美食爱生活,熟知中外家常小菜,厨房秘籍。为人耿直,只说干货,杜绝忽悠。喜欢美食文化和厨房家常美食,每日(屁)更新深度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