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果实累累的大枣挂满枝头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把我儿时的许多记忆重新换回。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枣树。那棵树盘根错节,树皮皴裂,下部不少树皮脱落,露出了粗糙的木质。这棵老枣树有多大岁数,谁也说不清楚,我只记得听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就有这棵枣树了。按父亲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年)算起,这棵树少说也有一百二三十年的历史了。
这棵枣树与众不同。春天发芽,它总比其他枣树早发芽五六天。当别的枣树枝头还是一片干枯时,它已经吐出了鹅*的嫩芽了。另外,它的花期也比别的枣树要长。每当普通枣树花朵凋谢时,我们院里仍旧枣花盈盈,香飘满院。
最奇特之处是这棵枣树结出的果实,既不是椭圆形,也不是圆形,而是葫芦形。旧历七月底,树上便挂上了一个个倒垂的葫芦形小枣了,真像葫芦娃一般,掩映在绿叶中。我们都叫它“葫芦芦枣”。它是全村数万棵枣树中,唯一一棵能结出葫芦形枣的枣树。更奇异的是,人们没法用它的枣核在别处种出像它一样的后代,而用它的枝条能不能嫁接出像它一样的枣树,也至今未有人尝试过。
家里守着这么一棵奇异的枣树,自然少不了村人的“光顾”,特别是那些拿高上低的男孩子们。因此从白露开始,母亲就操上心了。那时枣才刚刚见点儿红,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就爬到我家窑顶上,用铁丝钩子,钩住树枝,拽到身边来摘这些小葫芦。其实他们很少吃,多半是为了玩。但很快就被母亲发现,于是训斥几声,跑掉;之后没过多久,又来了,又是一阵训斥,如是几个回合,孩子们才在夕阳暮色中悻悻离去。
其实,母亲并不是心疼那几个枣,而是怕孩子们有点闪失,从窑顶上掉下来,那可就麻烦大了。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也知道,母亲是刀子嘴,豆腐心,成熟的枣子还要送孩子们一些。当然,更担心的还是天气。从白露到寒露的一个月,是母亲最担心的日子。这期间既怕下雨,又怕刮风。只要下一天的雨,葫芦枣就要开裂。若是连着下三天的连阴雨,枣就被淋烂了;风一刮就“叭,叭,叭”的从树上掉下。就是不下雨,成熟期也怕风,稍大点儿的风,就能刮下不少枣。
而当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结出的葫芦枣能压弯枝头,人站上小板凳就能摘到枣子。那时带孩子来参观的大人络绎不绝,进到院里喊一声“模大娘,给孩子摘几个枣玩。”母亲总会微笑着说“你自己摘吧,捡好的啊!”因此,这棵枣树下面的枣,早早就被人摘光了,只留下上面够不着的枣。
等到差不多枣全红透了,我会到窑顶上探着摘一些个头大的,没有伤疤的枣,作为糊酒枣的原料。母亲糊的酒枣除了口感绝佳外,那外形也叫一绝。个个晶莹剔透,如红玛瑙一般。来客人时,把它们摆在白瓷盘里,红白相映,酒香扑鼻。嚼一口,酸甜爽脆,齿颊留香。这些酒枣既是食用佳品,也是艺术珍品。凡是吃过母亲酒枣的人,没有一个不赞不绝口的。
如今,我外出工作,母亲去世,也几十年了。我也再未看到过故乡院子里的葫芦枣。虽然这棵树还在,但等不到成熟就被子侄们当作做蜜枣的原料收走了。年年清明节回去,也只能看到刚发芽的新枣叶在清冷的早春里摇曳了,而那好吃可爱的葫芦枣也只能留存在我的记忆中了。
来源:太原道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