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古镇位于安徽宣城水阳江东岸,早在多年前的隋唐时期,水东地区就是人类活动频繁之地。明、清时期,水东得水路之便,一度芳华。曾是皖东南重要的水运码头,物资集散,商铺云集,有“小南京”之称。后因战乱频繁,兵家争夺,渐成废墟。
现存的水东老街,街道全长米,由上街头、下街头、正街、横街、当铺街、网子街、沈家巷纵横交错,形成连环街市。街面全由石板铺成,车辙石窝遍布,可以想见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老街虽有所修葺,但仍很粗放。砖木结构的老式木板房都已很破旧,石灰斑驳,油漆脱落,电线蜘蛛网一样杂乱牵挂,不规则的石板路光滑潮湿,甚至有一两所老屋已经倾塌。
虽然古镇的地理位置靠近皖东南,但依旧深受徽州文化的影响,老街的建筑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沿街建筑主要以两层为主,深宅大院一般都分为几进院落,基本按照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居,中间以内天井相连,天井下方有方形或长方形石砌水池,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四水归明堂”,主要是为了采光、通风、排水。一般临街店面多为板门或板壁,如果你仔细观察,徽派建筑在细节处理上都很下功夫,雕花木窗、栏杆、椽头、梁柱等样式很多。
行走在老街上,不免会感受几分冷清,一方面是没有现代商业化的侵入,老街又处于新街的中间,一方面是随着旧时的水运没落,老街的荣光也在慢慢退去。目前,老街中只有极少的居民仍在从事一些古老的行业:蜜枣果脯、小磨香油、枣木梳、木竹家具、豆腐坊、馄饨店、铁匠铺、铜匠铺等,这也使得老街似乎仍停留在古老的时光里。店铺中也有着明显水东的印记,这里是著名的枣乡。在老街上最多的店铺就是木梳店,如魏记枣木梳、汪记枣木梳、吕为枣木梳等等。虽然店面不够规整,但里面卖木梳的老者,一看就是规矩朴实的手艺人,而非门槛精明的生意人。
青砖黛瓦,木檐重阁,马头墙参差错落。游人步入其间,便如穿行一条通往历史的巷道,越往深里走,那种沧桑岁月的压迫感就越发强烈。若从空中俯视会发现,一条主街,若鱼刺的中间骨,而几条次街若辐射的鱼刺骨架,将街区划分为一个个街坊,街坊内有小巷深入到达每户,民宅多为院落式或内天井式布局。
据当地*府普查,老街目前的古宅有多间,多是明清建筑,内部架构简洁匀称,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和研究价值。其中代表性的建筑有大夫第、乌龙院、防火钟楼、汪同发油坊、庆昌仁当铺等。
美中不足的是,老街虽然已开始受到当地重视与保护,但保护、修缮、整治、开发、利用的程度还远远比上不周围的老街,更遑论周庄、乌镇和西塘。尤其欠缺的是环境综合整治,在“十八踏御井”周边满是居民淘米洗菜洗衣之后丢弃米粒、菜叶、废纸、包装袋等垃圾,与古井古韵,格格不入。水东老街是个好地方,但环境保护与居民素质等亟待提高,否则好地方就要被埋没或糟蹋了。
我们曾经有过许多的古镇,但我们不知珍惜;现在水东有着一个很好的古镇,一定要学会珍惜。千万不要像杜牧《阿房宫赋》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