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的春节期间,公司分三批组织外出参观活动。有幸和三十几名同事一起,飞往海峡那边的宝岛台湾,进行环岛八日游。八天的时间里,行程多公里,畅游台北,品味台中,漫步台南,乐在台东。台湾的好山好水好风景,以及台湾人的文明与秩序,给我们深刻的启迪,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当时的天气不太好,摄影技术也不行,回来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记录,图片就凑合着看吧。
本是个喜静不喜动的人,对于旅游并不十分热衷。但是台湾对于我来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都是一个深藏在内心的充满了神秘的梦幻之地。
在几十年之前,台湾,就在那些文学作品、影视剧和歌曲中走进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琼瑶、席慕蓉、三毛、张晓风、刘墉、林清玄……罗大佑、邓丽君、苏芮、小虎队、蔡琴、孟庭苇……林青霞、秦汉、马景涛、刘雪华……来自海峡那边的文艺风,曾怎样熏染了我们的青春岁月,海峡那边的风土人情,曾经多么令人向往。
因为台湾在*治和地理上与大陆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隔离状态,乡愁情结使得台湾文艺作品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气质,唯美而忧伤。随着当年的壁垒逐渐消除,海峡两岸在文化、经济、社会方面的交流迅速发展,我等也有幸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去安慰一种陈年的旧情怀。
台湾,这个年前被葡萄牙航海家称为“福尔摩沙”的美丽之岛,虽然面积不大,但蕴藏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貌却令人赞叹。再加上北回归线恰好从中通过,使台湾同时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各种自然生态景观。“山高、林密、瀑多、岸奇”,从城市到乡村,高山到大海,峡谷到湖潭,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情。
从济南到花莲,三个小时的飞行,云越来越白,如堆雪如飞浪。飞机降落在花莲机场后,一场湿润的小雨迎接了我们的到来。同事带了很多的肉干香肠和大肉烧饼,因为过不了关,于是分给了全团的人,当天的机场,一群山东人凑在一起就着肉烧饼吃博山肉干和香肠的场景,成为令人瞩目的一道风景。
乘坐捷运火车到达宜兰,再换乘旅游大巴向台北进发。火车上,一位长相有点蔡英文的女教师一直在跟我们聊天,说台湾这么小小有什么值得看的,她喜欢去大陆旅游,看那些高山大川,什么*果树瀑布之类的。
那天的台北也正下着绵绵细雨,我在心里轻轻哼起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不小心听见当地导游的手机铃声响起,竟也孟庭苇的歌——《你看你看月亮的脸》。
细雨中,大巴车在台北干净而朴素的街道上游走,旧的建筑物,繁体字的招牌,似曾相识的地标名称、一群一群骑着机车赶路的行人……目光所及之处,不定哪个角落,就触动了一些藏在年代里的回忆。
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有看不尽的艺术国宝,但是游人太多,非常拥挤,时间又有限,花三十年才能看过多的全部,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一点。
接下来,总统府、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自由广场、士林官邸、慈湖的游览,也让我们对近代历史进行了一次重温。
在大楼第89层的观景台上,我们观看到了台北市全景。
去位于台湾岛最北端的野柳地质公园转了一趟。接下来的行程里,看了日月潭的水、阿里山的云雾与森林,景色之优美令人沉醉。
宏伟的中台禅寺、高雄的西子湾、打狗英国领事馆,垦丁的猫鼻头和鹅銮鼻,台东的温泉,花莲的太鲁阁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从台南向花莲行进的路,就在太平洋的沿岸伸展。车窗外是望不尽的湛蓝色的天空与大海,洁白的云朵自在漂移,这样坐在车上的旅途,也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花莲是我们最先到达又最后离开的地方,这个地方一边是高山,一边是大海,空气湿润,植物苍翠,缭绕在山顶和山腰的云雾,洁白如棉如絮,轻盈曼卷,美不胜收。这里的生活节奏缓慢,极适合深度自助游。
开旅游大巴的司机简师傅63岁,一路上不停地买槟榔嚼槟榔,嘴唇红红的,一张嘴露出黑色的牙齿有些吓人。虽然他说的闽南语有些难懂,但是人很热情,经常客串一下导游的角色,跑到车厢里和大家互动,并跟我们说,他几个月后休假就要到大陆来旅游观光,现在还准备着导游考试,两年以后他就退休了就从事导游工作。
导游跟我们说,简师傅老家是嘉义,果农出身,家里有好几套房子。也许是对水果比较熟悉,师傅一路不停地向我们介绍台湾当地的水果,并不断地买些水果请我们品尝。
从他和导游那里我们认识了莲雾、释伽、芭乐、百香果、牛奶蜜枣、菠萝蜜等等那些色彩缤纷、芳香馥郁的热带水果,并在每个休息的站点去品尝它们的味道。我最爱的是莲雾和牛奶枣,真的是,太好吃了。可惜不能买些带走,回来买过一次,口味差了太多。
大约60岁的男导游邓清悟是花莲人,国民*员,他说一家几口人分属于不同的*派,经常因为意见不同而争得面红耳赤。我问他台湾有没有我们这边的地下*,他意味深长地一笑,说他也不知道有没有。
邓导他早年有过在大陆经商的经历,儿子又在北京某大企业工作,可以说是两岸百事通。据说是他们旅行社里有名的“问不倒”,一路上人文、自然、历史、*治、名人野史等典故都是信手拈来。一路上为我们讲述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以及台湾历届在朝在野的*界人士的趣闻轶事,不时引得大家会心一笑。这个导游的博学和口才让我对导游这个职业也有了重新的认识,心想等我退休后也去考个导游证,当个这样的导游重归旅游业也不错。
我对岛上那些郁郁葱葱的植物们特别的感兴趣。在各种花前树下赞叹、驻足、留影,并不厌其烦地向当地人询问它们的名字和习性,邓导总是耐心解答。
槟榔树、椰子树、面包树都是我们在北方见不到的树种,还有那些多彩多姿怒放的花儿,不常见的且不去说,连我们常见的矮牵牛、长寿花、丽格海棠和扶桑等也在这温润的气候中也盛开得比我们北方的繁盛艳丽许多。
山东人到台湾,处处能感觉到一种亲切感。导游说,解放前,蒋介石带到台湾的*队里有很多的山东人,现在他们都老了,有些已经过世,健在的老人大多住在各地的“荣民之家”里。
在游览太鲁阁长春祠时,司机师傅特别告诉我们:女孩子不要到祠前去,因为里面供奉的亡*有很多都是山东人,怕他们看到山东人听到乡音,会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旅途中,导游也为我们播放了一部两岸共同拍摄的影片《面引子》。这个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山东老兵在台湾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故事,看到战争对家庭对亲人造成的的影响,看到两岸亲人这几十年割舍不断的情感,一车人都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据说当年到台湾的部队里就有些山东人在退役之后,就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在台湾以蒸馒头、卖馒头为生。所以在台湾一提起山东,他们都会联想到山东的大馒头。我们在日月潭下的邵族文化村里,有位邵族小姑娘一听我们是来自山东的团队,就兴奋地大喊了一声:“山东大馒头!”
不过一路行来吃过的团餐中,极少见到馒头的身影。主食基本是米饭,有少量面条,也是金贵得很。
在路上,导游对我们介绍说,台湾有三多三少:庙多、摩托车多、便利店多。警察少、垃圾箱少、乞丐少。一路上走下来,感觉果真如此。台湾的高楼大厦不如大陆多,但是干净古朴素雅,除了台北交通高峰时段,路上也不见有多堵,路口还随处可见行人优先的标志,处处体现出来的文明程度很有值得大陆人学习之处。
台湾人说话真的很有意思,我们听到的男女老少,除了像司机师傅说闽南语不太听得懂,大部分人都是台湾那种电视剧里的腔调,很甜很嗲,对大陆人也很友好。买东西除了用新台币支付,很多地方也可以直接人民币支付,不过要贵一点(是不是能用支付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