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了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果脯是老北京的特色风味小吃,外地人来北京,总喜欢买些果脯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民俗学者唐鲁孙在《中国吃》一书中回忆道:“早些年南方朋友到北平办事或观光,离开前总要带点北平的特产土产回去送送亲友……如果想买点可口零食,十之八九要到干果子铺,买几样果脯,用匣子装好,带回家乡送人,那是最受欢迎的北平土产了。”
有些人以为果脯就是蜜饯,其实两者是不同的。蜜饯原指以蜜、浓糖浆等浸渍的水果。“饯”本作煎,所以又有“蜜煎”之称。
而果脯是用新鲜水果去皮去核后,切成块或片形,经糖泡制、烘干而成的半干状态水果制品。北京人习惯把这种含水分低且不带汁的称为果脯,例如苹果脯、梨脯、杏脯、桃脯、沙果脯、香果脯、海棠脯、枣脯(又称金丝蜜枣)、青梅脯、红果脯等。这种果脯色泽呈棕色、金黄色或琥珀色,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黏性,含水量在20%以下。这种果制品,也称“北果脯”或“北蜜”。而冬瓜条、糖荸荠、糖藕片、糖姜片等表面挂有一层粉状白糖衣的称为糖衣果脯,也叫“南果脯”或“南蜜”,一般来自福建、广东、上海等地。十几样果脯合在一起,名之为“什锦果脯”,北京人俗称“高杂拌儿”或“细杂拌儿”。
我国蜜饯、果脯的制作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三国志》中即有“取蜜渍梅”的记载。当时人们为解决鲜果不耐保存的问题,将鲜果浸入蜂蜜内,蜂蜜能起到防腐、保鲜、增添甜味的功效,宋代时称其为“蜜煎”,后来逐步演变为以糖代替蜂蜜制作。
说到北京果脯的制作技艺,则始于明末皇宫御膳房,原是一种宫廷小吃。当时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果品,厨师们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并逐渐增加煮制等工艺。
到了清代,果脯制作技艺由宫廷传入民间。金易在《宫女谈往录》中记载了慈禧身边的宫女对果脯的描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等”,此时北京果脯制作以北方比较常见的桃、梨、杏、枣等为主料,北京果脯制作达到鼎盛,果脯、蜜饯之间也有了严格区分。
本文来源:中国食品报